第33屆風野盃全國寫生大賽,台東場參與者不畏風雨創作
第33屆「風野盃全國寫生大賽」台東場於昨(19)日隆重登場,雖遇細雨,仍吸許多親子及學生參賽者參與。主辦單位表示,今年為台東第二年承辦,現場創作氛圍熱烈,成為城市秋季最亮眼的文化風景。家長們提前規劃行程,帶領孩子在鐵花特區尋找創作靈感,有些家庭選擇在星巴克窗邊描繪雨中波浪屋景象,也有學生騎YouBike單車至史前文化公園等地,捕捉城市人文與自然景觀的細節。參賽者撐傘或穿雨衣作畫,專注呈現台東的風土之美,將在地文化、建築特色與自然景致融入作品中。

比賽現場,一群熱血風野志工清晨即到場協助報到、引導,確保活動順利進行,展現台東在地凝聚力及對文化活動的支持。主辦單位表示,正是這群志工與老師的無私付出,使活動在風雨中仍能順利展開。主辦單位指出,近年台東地區的寫生活動逐漸減少,因此透過風野盃鼓勵孩子走出教室、親近土地。寫生不僅訓練孩子在限定時間內完成作品,提升構圖與色彩掌握能力,更能培養觀察力、專注力及創作思維。主辦單位也提到,許多家庭藉此機會共同創作,在畫筆互動中增進親子關係,使藝術自然融入日常生活。他強調,「寫生的意義不只是描繪風景,更是透過畫筆感受環境、認識家鄉、珍惜當下,進而培養對生活與文化的理解與熱愛。」

風野盃自1992年創辦以來,秉持「自然、人文、共創」精神,堅持不涉政治、不分宗教、財源自主,推動「國民寫生美學心運動」。今年全台及離島26個場地同步舉辦,涵蓋八大組別,從幼兒、國小各年級、國中、高中,到社會專業及長青組,串聯城市與鄉村的藝術能量,呈現全國最大規模的寫生活動。台東場次展現地方特色,無論是鐵花特區波浪屋、史前文化公園,還是城市街景與自然生態,都成為孩子們眼中生動的畫面,也讓參賽者在繪畫中感受台東的人文與自然之美。活動現場不僅是比賽,更成為家庭共享藝術、親子互動的重要平台。主辦單位強調,風野盃透過全國同步舉辦的寫生活動,串聯台澎金馬各地文化景觀,鼓勵三代、甚至四代同堂參與,讓寫生藝術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即使面對雨天,創作者仍專注描繪,用畫筆記錄土地故事,展現對家鄉的熱愛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