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池上青年培力工作站與臺東大學生命科學系攜手,共創田間生態履歷
_0.jpg)
何謂永續?永續追求的是生活、生產與生態的平衡發展。為了保護生態並減緩生物多樣性喪失,聯合國在1992年於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地球高峰會上,促成各國簽署《生物多樣性公約》。至今已有196個國家加入該公約,該公約的三大目標包括:保育生物多樣性、重視並鼓勵生物多樣性資源的永續利用,以及公平合理地分享利用遺傳資源所產生的利益。
池上青年培力工作站自2022年起,為了推動產業永續發展,開始與在地五位青年農夫合作進行生態監測,落實田間生態友善管理,並發展生態履歷。今年特別與國立臺東大學生命科學系的生物多樣性保育課程合作,邀請學生進行田間生態調查。此舉不僅讓學生學習生態調查技巧,還能協助農夫們實施ASR(生態系服務報告),達到社會實踐的目的。
池上青培站專案經理吳柏緯指出,目前市面上普遍存在的是生產履歷,而生態履歷則是新興的概念。生產履歷透過標準化作業和第三方驗證,公開管理資訊,保障消費者的食品安全;而生態履歷同樣通過第三方驗證,目的是實現田間生態友善管理,展示生態狀況,讓消費者購買時更加安心。此外,這些數據還可供保育機關研擬對策,目前已累積超過七千筆數據。
吳柏緯提到,透過累積的數據,可以了解一個地區農法的友善程度。例如,在池上振興村的調查中,發現當地農田發生毒鳥事件,隨後追溯數據顯示,吃種子的鳥類如環頸雉、斑文鳥、麻雀和斑鳩的數量極少,顯示毒鳥行為並非偶發,對生態造成了深遠影響。
此外,近期關注的流浪犬貓對生態的影響議題,也在數據中有所反映。當田區內流浪犬貓數量過多時,會對哺乳類和地棲型鳥類構成直接威脅,這些野生動物失去田區的庇護所,反而成為犬貓的獵物。
國立臺東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段文宏表示,感謝熊良心生態公司通過國發會地方創生青年培力計畫,為學生提供田間調查和學習的機會,讓他們了解業界如何將生態與產業結合。學生們的學習成果也在社會實踐中得以應用,推動生態履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