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營養、美味兼具學校午餐! 餐費食材應透明 議員周達三:部分家長反映菜色
吃得好、吃得飽、吃得健康,對成長中的孩子非常重要,台東縣政府為提升學校午餐品質,曾辦理過「精進廚藝訓練課程」,希望藉由廚藝精進訓練,提升學校午餐工作人員的烹飪技巧與知識,進而改善午餐食材製作的流程,創造出兼具營養與美味的午餐。不過,議員周達三卻表示,台東縣營養午餐,很多家長反映菜色並不好,建議委外廠商應以符合學生口味來準備,用心辦好午餐業務。

某校教職員說,其實營養午餐沒有大家想得那麼難吃,我們的家長來吃了之後都覺得很不錯。很多也都是學生偏食問題,我們學校每天會備有3至4份多餘的午餐,真的歡迎家長來吃吃看,進來學校瞭解營養午餐的實際狀況。經訪查,學生則認為口感不好、菜色太重複,學生的用餐反映在廚餘桶,可以得到明顯的感受。
校園午餐的品質一直為人詬病,校園提供的營養午餐「俗又大碗」?看似菜色營養均衡,然而健康與美味難以都兼顧。知情人士說,國中及國小的菜單,都要經過教育處及學校審查過後,才會給學生吃,因為菜單內容有限制,例如加工食品次數、油炸類次數等,所以能變化的其實不多。
本次從教育部校園食材登錄平臺2.0抽樣檢視,每週提供的油炸食物比例偏高,且提供2次以上丸類、重組雞塊、加工品等食材,恐違反國健署「學校午餐食物內容及營養基準」,更別說有許多高糖、高油、高澱粉的NG菜色組合。
營養午餐為什麼不受學生歡迎?甚至連營養都倍受懷疑。應可歸咎教育部沒有專門法規在管轄所致。餐費百花齊放,廠商如何用不高的預算,幫孩子們調配出營養又好吃的營養午餐?在教育部的校園食材登錄平台 2.0 網頁上,確實沒有公開資訊,可知餐費有多少用在食材上,如此不透明的機制,讓家長更無從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