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最速報廣告

織就地方記憶! 文史研究者陳韋辰 講述成功鎮微觀近代史

織就地方記憶! 文史研究者陳韋辰 講述成功鎮微觀近代史

    「有些故事,不是歷史書寫下來的,而是藏在老屋、族人與跨國再相逢的眼淚中。」來自臺東成功鎮的民間文史研究者陳韋辰,今(23)日下午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康樂本館舉行講座,分享他歷時八年,深入追尋日治時期新港支廳長菅宮勝太郎,及其對地方影響的研究成果,講座主題為《浪漫台11菅宮物語──微觀成功鎮近代史發展》,吸引地方文化愛好者與歷史研究者共襄盛舉。

    陳韋辰指出,他的研究始於一場偶然的老屋音樂會,那一夜,首次聽聞「菅宮勝太郎」之名,對家鄉歷史的無知讓他深感震撼,當場決定無償投入調查,誓言找出這棟老屋背後的歷史脈絡。他說:「我當下跑到牧師面前說,從今天起我義務協助你們,找出菅宮的後代,把這段歷史找回來。」

    這趟尋根之旅讓他不僅找到了菅宮的家族後裔,也與灣生森冨美子、日本紀錄片導演酒井充子等人建立連結,更深入挖掘出許多原住民耆老對日治時期日本人的深刻記憶,其中不乏感人至深的故事。

    其中一段令人動容的經歷,是成功國小兩位曾就讀於日治時期的學生──鬱子與森冨美子──因戰敗分離七十年,經由陳韋辰撮合,於2017年在東京重逢相擁而泣。此外,菅宮家第三代成員與昔日保姆、陪伴的原住民夥伴重聚,也是一段跨越時空與族群的情感牽絆。

    「浪漫,不只是男女之情,還有那份超越語言、超越國界的大愛與感恩。」陳韋辰以此形容菅宮勝太郎與地方居民、原住民族之間的情誼。這份情誼不僅留存在記憶中,也體現在菅宮故宅的修復工程上,如今這棟被指定為歷史建築的老屋,也成為見證這段歷史的實體空間。

    講座最後,陳韋辰表示,自己並非科班出身的學者,卻願以海葡萄養殖收入支撐田野工作,只因「太愛這塊土地了」。他的行動結合了網路動員、文史田野、口述訪談與跨國交流,逐步拼湊出成功鎮被遺忘的近代史記憶,也讓歷史從人與人的連結中再度鮮活。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