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最速報廣告

「0-6歲國家一起養」政府的承諾,民眾須留意業管單位大不同

「0-6歲國家一起養」政府的承諾,民眾須留意業管單位大不同

日前在台東最速報「台東人」LINE社群有網友留言詢問育兒津貼問題,特別提到詢問「育兒津貼入帳時間」,公所只是回應「不知道」。讓原PO很無奈地上網尋求答案。

其實政府為紓解我國少子女化的國安問題,除擴大不孕症補助,建構安心懷孕友善生養環境外,亦透過修正《幼兒教育及照顧法》,擴展多元教保服務模式,加速擴增公共化托育/就學名額,並自107年7月起推動「我國少子女化對策計畫」,投入0-6歲的幼托經費,從105年150多億元成長到113年編列近1,201億元,藉由增加平價教保服務量、降低就學費用、發放育兒津貼、提高托育、教保服務人員薪資及幼兒園教保員教保費等多種育兒支持措施,落實「0-6歲國家一起養」政策。

未滿2歲育兒津貼的發放對象為我國籍之未滿二歲兒童,請領當時應符合下列各款規定:其一、完成出生登記或初設戶籍登記。其二、未經政府公費安置收容。其三、未接受公共化或準公共托育服務。前項第三款所稱公共化或準公共托育服務,指與政府簽訂合作契約之居家托育人員、社區公共托育家園、托嬰中心。另,未滿2歲育兒津貼的發放是以「月」為核算單位,發放至兒童滿二歲(含當月)。每名兒童每月發放金額如下:(一)第一名子女:新臺幣五千元。(二)第二名子女:新臺幣六千元。(三)第三名以上子女:新臺幣七千元。前項所稱第二名子女或第三名以上子女,指戶籍登記為同一母或父且依出生年月日排序計算之第二名、第三名以上子女。

台東縣府提醒民眾,各地鄉鎮市公所於受理未滿2歲育兒津貼申請後,應即審核文件是否齊備,經審核未齊備者,應以書面通知申請人於十四個工作天內補正,並以申請人檢附完整資料之日為受理申請日;屆期仍未補正者,應以書面駁回之。未滿2歲育兒津貼按月發放,原則應於每月底前(每月20日至25日)完成。但第一次申請的案件,不在此限。若民眾有疑義,可備妥文件向各地鄉鎮市公所洽詢。

育兒津貼是中央的補助,是小孩出生後,在上小學前,由父母、長輩或爺爺奶奶「自行照顧」為主的幼兒,或是送托的保母、托嬰中心、幼兒園未與政府簽約,方具領取資格。2022年8月開始,每月可領5,000元,第2胎6,000元,第3胎以上7,000元。不過,未滿2歲育兒津貼是屬於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業管,如果想查詢個人審查或撥款進度,請向原申請之公所或縣市政府社會局(處)查詢;2歲以上、未滿5歲育兒津貼則是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業管,可至育兒津貼及就學補助線上系統查詢案件的最近3個月內申請、核定及撥付情形。

至於生育津貼,則不同於育兒津貼和生育給付。生育津貼簡單的說就是小孩出生時,各縣市政府給的「紅包」,各縣市的名稱、金額、申請資格都不一樣。生育津貼又被稱作「生育獎勵金」或「新生兒營養補助金」,經常與育兒津貼、生育補助、生育給付等詞彙混淆。建議民眾可利用官網查詢最新資訊,或撥打台東縣電話至各鄉鎮市公所詢問。

也許所說的「不知道」是指撥款流程?只是鄉公所應該加強窗口接待人員的應對訓練,盡可能協助民眾澄清疑問,而非製造更多疑問。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