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巴灣文健站成果發表與部落座談會 共築泰源長者幸福生活
臺東縣東河鄉泰源村的泰源部落(A'lapawan)於12月7日上午舉行113年成果發表會暨部落座談會,展現半年來在文健站計畫中的努力成果。活動現場,耆老與居民齊聚一堂,氣氛溫馨。陳允萍即興演唱開場,一首原住民傳統歌唱結尾「咦阿,那魯灣」更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象徵文化傳承的深厚意涵。

此次活動除展示文健站一系列活動成果,也邀請多位地方官員及社會各界代表到場見證,充分展現阿拉巴灣社區對族人福祉的承諾與努力。
阿美族人巴奈(陳秀蘭),同時身為阿拉巴灣文化與社會發展協會的一員以及文健站督導,扮演了重要推動者角色。她提到,為了提升在地長者的生活品質,阿拉巴灣文健站結合社區資源,成功申請消防局廳舍作為據點,並向臺東縣政府原住民行政科申請經費,以支持持續推動長者及獨居老人的照護工作。
這項計畫不僅讓長者在地安養,也為社區注入更多的活力。文健站活動包括手工藝課程、健康講座、耆老聚會等,讓長者能感受到支持與陪伴。

泰源部落位於臺東縣東河鄉的一處盆地,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東海岸部落。全村人口中原住民比例高達54%,然而,人口外流現象嚴重,部落目前65歲以上老年人口約有300至400人,占社區人口的40%,其中獨居長者約占20%。
十年前,聖母醫院曾發起「為愛心穀東認購恩典之米」計畫,為當地獨居老人提供穩定的生活支援。此次文健站的成立,則成為延續這份關懷的最新努力,為泰源部落的長者創造更多的支持系統。
文健站的成立,不僅是泰源部落耆老們的福音,也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基地。透過活動與座談會,阿拉巴灣文健站試圖凝聚更多社區力量,共同關注部落發展的挑戰與機會。
「這是我們對長者的承諾,也是對文化傳承的責任,」陳秀蘭強調,她希望未來能吸引更多青年返鄉參與部落建設,讓泰源的文化與活力永續流傳。
此次發表會與座談會,不僅是成果的展示,更是對未來的期許。阿拉巴灣的努力,讓人們看見一個因愛而連結的社區,也看見希望扎根的力量。
(照片/陳允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