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稻米原鄉館20週年:廢棄倉庫的文化奇蹟,翻轉農村新未來
台東縣池上鄉萬安村的文化地標——稻米原鄉館,今日(19日)慶祝成立20週年,推出一系列「廿念・原鄉」活動,讓這座由廢棄肥料倉庫改造而成的社區中心,再次成為社會焦點。不僅見證台灣農村的蛻變,更成為地方文化和經濟的推動力量。

今年榮獲「金牌農村」殊榮的萬安村,以具地方特色的鼓陣和客家歌謠表演,為活動揭開序幕。村民自發的精彩演出,不僅贏得滿場掌聲,也凸顯了社區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凝聚力。
萬安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政鴻強調:「稻米原鄉館20年來都是我們社區的驕傲,它見證過去,也引領我們的未來,成為推動地方文化傳承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平台。」
稻米原鄉館除了展示在地特產,還發揮了社區服務功能。村長魏榮增介紹:「我們將館舍的營收用來幫助獨居老人送餐,並定期舉辦全村的健康檢查,展現經濟效益與社會責任的平衡。」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蕭仁義也補充:「這些舉措讓社區發展不只體現在經濟上,更具社會價值。」
本次活動的一大亮點是20週年特展,展示了稻米原鄉館的成長歷程。導覽人員介紹道:「特展不僅回顧了過去20年的發展,更深入展現了萬安村的文化底蘊和農業傳統。」參觀者不僅能一窺館舍的演變,更能感受到村民共同努力的軌跡。
一部記錄稻米原鄉館歷程的影片,以珍貴的歷史照片與訪談,生動呈現了這座文化地標的轉變過程。許多長期參與社區發展的村民觀看時,倍感驕傲與感動。
下午的「看稻原鄉,與土地成長」沙龍講座,邀請了旅遊、農業及社區發展等領域的專家共聚一堂。包括島嶼見學旅行社創辦人鄭淑芬、日出禾作負責人Tiyansu Pawtawan等嘉賓,他們分享了各自面對地方議題的創新做法,為未來農村的永續發展提供了寶貴見解。
池上鄉鄉長林建宏、台東縣議員陳宏宗、台東文化處長李吉崇等地方要員皆親臨現場祝賀。活動在大家合唱生日快樂歌,並共同切下象徵地方特色的黑糖糕和紅粄中,畫下圓滿句點,現場充滿溫馨感人的氛圍。
「廿念・原鄉」系列活動將持續至12月14日,包括特展、講座、市集和深度體驗活動,這不僅是對過去20年的回顧,更是為未來台灣農村發展描繪新願景的一次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