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魯瑪克父子山林巧遇黑熊 展現獵人對自然的敬畏與傳承
台東卑南鄉達魯瑪克部落,在小米收穫祭前夕傳來一則動人故事——族人 Cegaw (古馥維)帶著年幼兒子 Lavoras 前往傳統領域獵場進行夜間觀察學習,卻在峭壁間與一頭臺灣黑熊正面相遇。他們沒有開火,也沒有驚擾黑熊,而是選擇熄燈撤離、主動通報,展現出部落獵人對自然深沉的敬意與守護。

這段山林中的靜默對話,既是親子間的文化傳承,也是對祖先禁忌的堅持實踐。

Cegaw 表示,出發前依循部落傳統,先向獵寮通報行程與路線,再至老部落 Kabaliwa 守護神前舉行簡短告祭,祈求山林平安。這些看似儀式的細節,正是祖輩流傳至今的第一條獵人規範:「你進山,不只是自己要知道,也要讓其他夥伴知道。」
途中巧遇黑熊,Cegaw 沒有驚慌,讓孩子在行動中學會如何觀察、如何分辨,甚至再次複誦耆老Masegesege(田火本)過去常說的一句話:「現在我們是在跟動物鬥頭腦,他們很會躲避,你要仔細看、仔細找。而且你自己,不能找不到路。」這句話,彷彿祖靈透過父親,再次吹入孩子心中。
他們在峭壁上方觀察到的黑影原以為是山羊,當靠近後才發現是一頭成年的臺灣黑熊,胸口清晰可見「V」字白斑。當下,Cegaw 馬上壓低聲音示意:「關燈、撤退,不要打擾牠。」孩子雖是第一次入山,卻冷靜跟隨,完成這場沒有獵物卻極具意義的山林學習。
根據達魯瑪克族人的獵人守則,「懷孕的大肚子母獸、未成年的小獸,不是我們要的。」這不僅是狩獵技術的判斷,更是一種文化與道德的實踐。Cegaw 強調:「那不是我們的獵物,而是山林給的提醒。牠不是巧合出現,而是讓我們記得——山,不只是我們的。」

今(29)日,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東部分署前往部落頒發獎金與感謝禮品,表彰 Cegaw 父子的護熊行動,肯定其對臺灣黑熊保育的貢獻,也感謝族人多年來積極參與「臺灣黑熊生態服務給付示範計畫」。自113年起,達魯瑪克部落即組成黑熊巡守隊,並多次協助保育單位回報蹤跡、救援誤陷熊隻,展現部落自主守護山林的決心,部落古昌弘頭目、陳興榮村長、胡敏杰理事長、田明元代表與部落幹部、Cegaw家人們一併出席分享榮耀。

Cegaw 認為,這次經歷將成為兒子一生的記憶,也是成為未來「好獵人」的第一步。他說:「我們沒帶回任何獵物,卻帶回了更珍貴的事物——一段來自黑熊的凝視、一種與山林對話的尊重。」「當你遇見這樣的動物,必須敬畏祂,並保持距離。祂的出現,往往不是巧合,而是提醒著我們:不要逾越那條看不見的界線。」這是祖先留下來的智慧,如今,正透過一位父親,傳給下一位部落的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