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藝會」新登場!臺東舊議會華麗轉身 打造表演藝術新基地
為歷史建築注入新生命、開創文化新舞台,臺東縣政府於昨(5)日舉辦「煥名儀式—給它真正的名字」,正式為修繕再利用的舊議會揭示新名「就藝會」,宣告臺東表演藝術創生基地的誕生。縣長饒慶鈴表示,舊議會經過多年整修與轉型,已蛻變為融合歷史記憶與當代創意的展演空間,不僅提供排練、演出與駐村創作的多功能場域,也成為縣內藝文發展的新據點與交流平台。

舊議會原由臺東具代表性的斜槓公務員呂阿玉先生設計,自民國53年完工後,即為縣議會長期使用,至87年卸下歷史任務。曾短期提供法院作為臨時法庭使用,並於103年登錄為歷史建築。為活化再利用,縣府爭取中央補助並挹注自籌款,總經費達1億3百萬元,自105年啟動調查與整修計畫,歷經多年終於完工。113年6月展開試營運以來,累計辦理77場藝文活動、吸引超過5,800人次參與,反應熱烈。

新命名的「就藝會」寓意「就藝之地、聚藝之所」,煥名儀式當日邀請多位貴賓、藝術家與在地文化工作者共襄盛舉。活動由向土地與祖靈祈福的「請求儀式」揭開序幕,隨後安排國家交響樂團演出,晚間並於戶外園區席開12桌辦理「藝家人辦桌」,氣氛熱鬧溫馨,展現地方對文化場域的高度期待與重視。

縣府文化處表示,「就藝會」委由奇努南戶外探索教育有限公司營運,場域內規劃包含約70至80人觀眾席的小劇場黑盒子空間、可容納40人的大排練室與25人的中型排練室、多功能展演講座空間,以及預計可提供24名藝術創作者進駐的駐村空間。另設有充滿原民文化氛圍的「南島客廳」,期待激盪更多跨族群、跨領域的文化火花。

未來,「就藝會」將成為臺東藝文能量的集散地,致力於推動藝術扎根生活、文化帶動創生。縣府期盼透過這座嶄新藝文基地,讓更多創作者在此自由揮灑靈感,也讓藝術更貼近民眾日常,成為臺東文化魅力的重要象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