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流星雨起始高度藏玄機,東大研究團隊揭示分布特徵
臺東大學應用科學系的林志銘與楊義清兩位教授在流星研究領域上新的成果,近日被國際期刊《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刊登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三大活躍流星雨──英仙座(Perseids)、象限儀座(Quadrantids)、雙子座(Geminids)──在進入地球大氣層時的起始高度分布特性,不僅有助於反映流星體的物理特性,也有機會為中高層大氣研究提供重要參考。

林志銘表示研究團隊利用日本SonotaCo流星觀測資料庫中,2008年至2022年間上萬筆流星觀測數據,發現兩項特徵:
(1)呈現近似於統計上的常態分布,具有對稱與中央集中的分布趨勢;
(2)三個流星雨的起始高度分別集中於英仙座(Perseids)約108公里、象限儀座(Quadrantids)約98公里及雙子座(Geminids)約94.5公里。
林志銘補充說明理論上顯示流星開始發光的高度與其母體物質、大氣條件與進入速度等因素有著密切相關,更明確的關係仍有待進一步研究來確認。
林志銘指出流星研究雖然在學術上算不上顯學,但是從目前團隊的研究成果來看,這個研究方向是能加深對於中高層大氣與太空環境的瞭解,對於未來太空科技的發展與應用也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