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房市遇冷「有行無市」 政策打房變「打民」?業者、民眾齊喊苦!
近年來政府高舉打房大旗,接連祭出奢侈稅、房地合一稅、限貸令等重拳,原本立意在於打擊炒作、穩定房價,卻意外導致整體市場交易急凍,房地產業者與基層民眾皆叫苦連天。特別是在台東地區,房市正面臨「有行無市」的窘境,交易量驟減,買氣低迷,連一向穩健的農地市場也受到波及。
不少在地房仲坦言,目前成交量較去年同期至少下滑兩成,前來看屋的民眾變少,就算有意願購屋,也因限貸令門檻過高、房價高不可攀,最終只能望屋興嘆。「窮的還是買不起,有錢的則等著撿便宜」,市場陷入停滯循環。業者無奈指出:「打房打到沒人想出手,結果反而是基層首購族最痛苦。」
事實上,年輕人薪資停滯、物價與房價卻節節高升,再加上政府限制貸款成數與自備款比例,讓首購族難以跨出購屋的第一步。「這根本不是改革,而是讓想自住的年輕人徹底沒機會翻身!」一名首購族受訪時語帶無奈地說。
除住宅市場外,農地交易也深受波及。農發條例修法後,農舍與資材室申請門檻大幅提高,導致申請案通過率極低,據了解,目前約十件僅有一件能過關,造成現有合法農舍數量緊縮、價格水漲船高,進一步影響整體農地市場。「我們支持管制假農真建,但政府不能把真正務農者也一併擋在門外!」有農民這樣抱怨。
地方不動產業者指出,政策改革應該有所配套,不應只會「開刀」卻不「療傷」。市場不是可以任意操控的機器,過度干預只會讓資金觀望、信心崩盤,進而拖累整體經濟發展。「房地產牽動百工百業,如今市場被打趴,建設停擺,怎麼可能不影響經濟?」
業界與基層一致呼籲,政府若真心關切民生問題,應該從「讓人民買得起、住得起」的角度出發,適度調整政策,活絡市場,而不是一味壓制與限縮,讓想自住的人愈來愈無力,只能與買房夢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