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東「護理專班」有譜 最快115年招生 ! 吳秀華:好的醫療品質環境 需要護理人員

台東縣議會第20屆第4次定期會於20日進行縣政總質詢,台東縣長饒慶鈴率縣府團隊各局處列席備詢。台東縣議會議長吳秀華探討醫療量能不足與颱風災後復健等議題,向縣長饒慶鈴及相關局處首長提出質詢。台東縣議會議長吳秀華說,因為護理的人力缺乏,而且護病比有相關規定,因此有些醫院就算有床也開不了。若台東大學能在115學年度順利招生,對於台東學子也是一項福音,不必再捨近求遠。
醫護人力缺口一直是醫療產業最大的問題,尤其新冠疫情後,護理人力缺乏。據統計,台灣的護理從業人員約18、19萬人,透過推動三班護病比、規劃夜班護理人員機制、護理友善職場及建立護理教考整合平台等措施,增加護理人員的比例。對此,行政院提出「2年入法、4年達成」的目標,但人力補全需要一點時間。
台東縣議會議長吳秀華表示,因為護理的人力缺乏,而且護病比有相關規定,因此有些醫院就算有床也開不了。醫院排不出病床,常常也接到鄉親的請託,衛生局卻說沒這樣的現象,於是在台東各家醫院做了調查,也得到的答案是「絕對符合護病比」。有床而沒有人力,往往會影響民眾就醫的權益。另,護理人才的短缺,在新冠疫情之後,護理師紛紛出走,轉到醫美、長照等領域;現職護理人員年齡偏高,平均的從業年齡為39.25歲,顯示年輕人的護理職場投入;護理系招生不足可能也是原因,台東也面臨同樣「護理人員短缺」問題。
台東縣長饒慶鈴表示,護理人員的短缺已是全國性的問題,醫病關係的緊張、護理人員職場壓力以及在長照人力需求誘因之下,的確都是造成護理人員短缺的原因。已和台東馬偕等醫院,協調開設護理專班的可能性,以紓解護理人員的缺荒。
台東縣府衛生局長孫國平表示,「三班護病比」的合理化的確能降緩第一線護理人員,因長期輪班而造成的職場壓力,可以提昇醫療品質及留任定著率,台東馬偕雖是區域醫院,卻已醫學中心標準落實執行。另,鼓勵各家醫院改善友善職場環境,提供托育、托育的服務,讓年輕的護理師也能在職場安心工作。
孫國平也進一步指出台東開設護理專班,在半年的時間裡,透過衛福部及教育部協商,依台東大學與台東馬偕的合作協議,應是在115學年度可以設立「護理系」的招生。但最快可以滿足人才培育的條件應是在台東開設「護理專班」,也就是學士後護理,讓對願意轉換職場或學習護理的民眾,繼續學習,取得相關資格後,補充在地護理人才。
台東縣議會議長吳秀華說,若台東大學能在115學年度順利招生,對於台東學子也是一項福音,不必再捨近求遠。但也希望台東縣府能針對願意來台東開設護理相關學系的大專院校多多給予資源上的協助,也可以考慮師資的薪資補助或提供交通便利措施。培育人才也建議編列預算鼓勵在外就讀護理相關學系的學子,如「護理公費生」的概念。共同為護理荒的現現象解套,也為台東醫療品質有個可行作為,提昇縣民的有感。
吳秀華強調,好的醫療品質環境,需要護理人員、醫生的投入以及完善的設備;台東有7家的醫院,但地處偏遠,導致羅織醫生的困難,以台北榮民醫院台東分院為例,近期醫生的離職率頗高,也引起縣民的廣泛討論及造成恐慌。改善醫療專科醫生的補足,也看到台東縣府的用心,台東整體的醫療,雖有花東基金的注入,但對於縣民而言,還是覺得略顯不足。期待醫生出身的衛生局長能敞開胸襟、打開臂膀,提出更有遠景的醫療改革、提昇作為。
吳秀華也說,山陀兒颱風與康芮颱風接連造成台東嚴重的災情,就水利、公路損壞與農業損失,請建設處與農業處加緊掌握颱風過後,重建工作之路。尤其是河川的土石,該如何處理,要審慎評估,海岸的流失,養灘是可以進行的選項。另,為了避免重蹈覆轍,也應針對致災的原因、致災的地點提出檢討。
台東縣府建設處表示,中央在災後的會勘也有提出產生致災的分析要求,災後重建的工程經費,提報工程會的預算為19.7億,縣長饒慶鈴也另爭取5億河川清疏的預算。但,因河川的管理權責管理錯綜複雜,首先會向中央相關單位針對縣府的維管權責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