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最速報廣告

台東縣總預算審議方式再次點燃議員的口水戰  縣府環保局預算未審議結束

台東縣總預算審議方式再次點燃議員的口水戰  縣府環保局預算未審議結束

台東縣議會第20屆第4次定期會進入總預算審議第2日,衛生局預算雖通過審議,但過程卻百般曲折。國民黨籍台東縣議員楊招信表示,台東縣府衛生局長孫國平因要至衛福部爭取縱谷線心衛中心經費,為台東爭取增加相關醫療資源。因此,針對衛生局預算審議方式,請採「包裹式審議」。此舉,無黨籍台東縣議員林參天表示,預算的審議,台東人都在看,如果都要用整本方式(包裹式審議),那乾脆不用再開會。語畢,更以直接將整疊的預算書拋出,表達不滿「都讓你們說,就好啦!」戰火更衍生到台東縣府環境保護局預算的審議。

timeline_20241122_185931.jpg

台東焚化廠目前為試營運,預計明年初進入正式營運;衍生出來的底渣及飛灰,因台東縣內無相關技術廠商,也無場址,目前皆是運送到外縣市處理,台東縣環保局長郭建成說,底渣經過處理可以廣泛應用於公共工程;所以,縣長饒慶鈴明確表示,希望底渣及飛灰以縣內自主處理為目標,飛灰也是希望在縣內以固化後掩埋的方式處理,因不僅交通運輸成本,還要支付處理費用。

timeline_20241122_185929.jpg

台東縣議員林參天表示,目前未完成13座垃圾掩埋場的活化工作,卻引進外縣市垃圾處理,缺乏完善配套措施,在此認為垃圾處理協議需公開透明,環保局需再審慎研議長期配套措施,取得社區居民高度共識,並制定嚴格制度管控飛灰等污染源,保障居民健康。另外有關焚化爐發電的收入,要回饋給縣民。

台東縣議員楊招信則表示,目前台東焚化爐焚燒垃圾後產生的飛灰與底渣是運往高雄或屏東的處理廠處理,為降低運送成本與碳足跡,建議環保局規劃在台東建立飛灰與底渣處理設施,檢視縣內現有13座掩埋場,部分可改造為飛灰掩埋處理場,但設立需獲得鄉親與地方共識,未確實決定前建議暫不公開地點,避免引起地方誤會,另外需提升技術與應用現代科技,確保飛灰與底渣處理的安全性與效能。

台東縣焚化廠於 112 年 1月底開始試营運 ,迄今已焚化處理縣內起過 10 萬公噸垃圾。有感於現今社會高度發達,在物質生活蓬勃發展的同時,資源循環再利用及廢棄物處理隨之成為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 。全縣13個垃圾掩埋場都是可能場址,但卑南鄉及鹿野鄉的垃圾掩埋場早年規劃時就是飛灰固化物掩埋場;目前卑南與鹿野掩埋場內堆置大量垃圾,仍須經過活化改建,方能正式作為飛灰固化物掩埋場使用。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