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取土地正義!黃建賓促中央比照宜蘭 重啟台東公地放領
中央停止推動「公地放領」政策多年,使得許多世代務農的佃農至今仍無法取得土地所有權,引發國有地承租、使用權益爭議。立法委員黃建賓18日在立法院內政委員會質詢時強調,既然行政院已於上月宣布「重啟公地放領」,並選定宜蘭大南澳為試辦地區,中央就應一視同仁,將台東納入辦理範圍,真正落實土地正義。對此,內政部長劉世芳表示,目前正進行全面盤點與研議,將納入考量。
黃建賓指出,公地放領的初衷,是讓長年實際耕作的農民取得土地所有權,擺脫世代當佃農的困境,不僅可激發農業生產效率,更有助改善農民經濟與生活條件,對穩定社會具有正面意義。然而,政府自921地震、桃芝風災等重大災害後,為配合國土保安及環境復育政策,自民國94年起陸續公告停止山坡地、平地耕地及養殖用地的放領作業,至今已近20年未再推行。
他表示,行政院雖宣布重啟該政策,卻僅於宜蘭試辦,讓其他縣市農民看不到具體進展,感到相當不公平。「這是農民跨世代爭取的基本權益,中央不能因人設事、因地設事,只在特定地區試行放領。」
黃建賓舉出台東作為例,指出當地地形山多平原少,公有土地占比高達87%,涉及多個中央機關如財政部、國防部、農業部及原民會等,土地管理權責複雜,許多農民耕作歷史甚至可追溯至光復前,卻因法規限制,始終無法取得土地所有權。部分農戶甚至面臨土地遭收回、強制拆遷風險,處境令人不忍。
他具體要求內政部,應比照宜蘭大南澳模式,主動全面盤點現有規定與土地使用現況,並匯集地方政府及民間意見,由中央主責統籌推動公地放領,還給實際耕作者應有的權利。
對此,劉世芳部長回應表示,內政部將依據行政院指示辦理,目前已會同相關部會進行通盤檢視,包括法律規範與實務操作,未來若農民能提出舊有放領文件,也會納入處理依據。不論是公地放領還是其他土地使用權益,相關盤點與規劃工作都持續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