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求職困境重重 青年返鄉難、產業缺工「找不到人也找不到工作」兩難並存
台東縣近年積極推動觀光與地方產業升級,但在就業市場上,求職者與企業卻同時面臨困境:青年返鄉難以找到穩定工作;地方產業則抱怨「徵不到人」。形成「找工作的人嫌少、找人才的企業嫌不夠」的矛盾現象,已成為台東縣迫切需解決的就業議題。
據了解,台東多數職缺集中在餐飲、旅宿、零售服務業,薪資多落在28K|33K,難以吸引具專業背景或有家庭負擔的青年返鄉。許多返鄉青年表示,回台東後常陷入「只能從事服務業」的限制,專業人才如工程、資訊、設計、行銷等職類幾乎沒有職缺,只能改行或遠距工作。「不是不想回台東,是回來後不知道能做什麼。」一名返鄉求職者直言。
企業缺工卻也找不到人,與青年困境相反,台東服務業、農業、建築工程等行業則普遍反映「徵不到人」。熟悉台東就業市場的楊先生分析,主要是就業媒合資訊不足,求職者不知道哪裡可以找到適合的工作。一些店家坦言:「不是不想請人,是怕請不住。」員工流動率偏高,也加劇企業招募難度。
台東地廣人稀,跨鄉鎮通勤時間動輒30-60分鐘。許多專業人力只願意「短期、季節性」到台東工作,不願長期定居,加上租屋選擇不多,也成了企業招募外地人才的阻力。
政府方案有限 就業媒合多但職缺結構沒改善
台東縣政府及就業中心雖常舉辦徵才活動,但求職者指出,徵才現場「多是相同的職缺與同類產業」,大部分仍在服務業,難真正改善產業結構失衡。
地方議員也多次在議會中指出,政府雖有推出青年創業補助、職業訓練課程,但職缺創造有限,最根本的問題仍是「產業不足、薪資偏低」,難讓人才願意留下。
有專家建議:提升薪資、引進企業、建立青年職涯計畫
地方人力資源專家提出:提升薪資結構與津貼補助(尤其偏鄉、輪班、技術職類),加強引進科技、文化、創意類企業,增加非服務業的職缺種類,推動青年返鄉職涯輔導計畫,提供培訓、配對與租屋補貼,改善公共運輸,縮短跨鄉鎮通勤時間。
專家強調,台東就業市場目前面臨「求職者嫌缺好工作、企業又喊缺工」的雙重矛盾。若無法改善產業職缺結構與薪資條件,恐怕會讓台東青年持續外流,讓地方永續發展陷入更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