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最速報廣告

花東縱谷秘境 藝術串聯自然之美 2025漂鳥197 藝術家打造12件驚艷地景作品

花東縱谷秘境 藝術串聯自然之美 2025漂鳥197 藝術家打造12件驚艷地景作品

夏季最受矚目的藝術盛事-第七屆-《2025縱谷大地藝術季-漂鳥197》於7月1日正式開展,邀請來自韓國、法國、德國、南非、美國與臺灣等12組國內外藝術家,分布在鹿野、關山、池上、富里及玉里等縱谷秘境,創作12件融合自然地景與人文情感的裝置藝術,打造一場跨越國界、感官與心靈的美學饗宴。

 

184942_0.jpg

今年藝術季以三大主題「經典再現」、「童趣生活」與「永續生態」為策展核心,作品透過在地自然素材、生活記憶與文化符號,回應縱谷的山川地貌與農村精神。藝術家們不僅深入地方、與居民互動,更在創作過程中引導參與式共創,展現藝術如何成為連結人與土地的橋樑。

184943_0.jpg

在「經典再現」主題中,德國藝術家Jens J. Meyer、臺灣藝術家范志明與邵惠琴、魯凱族藝術家安君實三組創作者,重返縱谷創作現場,以回憶與土地為靈感延伸。Jens J. Meyer的新作《光之亭》,以彈性布與環境光影交融,展現藝術與自然的動態對話。范志明與邵惠琴的《祈福》運用漂流木打造宛如神話巨人,感謝灌溉縱谷的生命之水。安君實《時光列車》則以竹材重現老火車站候車時光,喚起人們對往昔記憶的深刻情感。

184939_0.jpg

「童趣生活」主題中,美國藝術家CHIAOZZA的《畫花》以巨型繽紛花朵營造歡樂氛圍;法國藝術家Séverin Millet的《Blue Faces》融合幾何線條與強烈色彩,隨光影變化展現豐富層次。臺灣藝術家安可ANCO的《DJ TIDE》以洗衣亭為靈感轉化為趣味派對,Better-Ray的《仰望星空》則邀觀者與人偶一同仰望夜空,喚起童年想像。184944_0.jpg

在「永續生態」面向,韓國藝術家Lee Seongung以釋迦樹枝與藤蔓創作《Memories》,賦予農業廢棄物新生命;南非藝術家Anton Smit的《蝕幻空間》呈現人與自然交融的神秘寧靜;排灣族藝術家達比烏蘭與古勒勒共同創作的《聆聽・大地的耳朵》,透過鐵件塑造花朵形耳朵,提醒人們傾聽土地的聲音。鄭元東的《低語富里》則融合藤編工藝與孩童形象,邀請人們放慢腳步感受大自然;地脈工坊的《生之舞動》展現植物的生長姿態,象徵自然的韌性與生命的律動。

184938_0.jpg

為深化在地參與,藝術季舉辦兩場漂鳥藝術工作坊,臺東大學美術產業學系協助Anton Smit製作高達4.5公尺的巨型人臉面具,展現跨國藝術合作的創意火花;鄭元東則帶領花東居民體驗藤編創作,將傳統技藝轉化為當代裝置,讓藝術真正融入地方生活。

今年《漂鳥197》的12件作品,不僅是視覺上的饗宴,更傳遞對自然、文化與生活的尊重與關懷。這場藝術旅程讓人走進縱谷,感受大地的脈動與人文溫度,無論是拍照打卡、親子旅遊或靜心漫步,都能在其中找到與土地連結的感動。

Image